本澳經濟向好,青年創業成為新力量。瞄準社會發展需要,政府推出青創援助,配合之前已有的中小企業扶助計劃,今日揭幕的青創孵化中心,逐步完善扶助創業及協助解決經營問題的政策配套,尤其是強化政府的服務功能。然而,扶助內容與市場需要是否一致,仍拭目以待。
近年創業者大幅增加,每個街角總會發現一些新開小店。根據統計局資料,今年首季新成立公司有一千四百五十五家,按年增加三百二十九家;註冊資本一點六億元。按資本額劃分,新成立公司註冊資本少於五萬元的有一千○六十一家,佔總數近七成三,足見大部分都屬中小企業。
多年來社會都有意見,政府僅提供資金扶助中小企和創業太局限,對比其他地方,本澳扶助方式明顯不到位。畢竟中小企業從籌備創業到實際經營,往往會遇到很多超乎他們預期的問題,純粹提供資金相信未能滿足需要。青創孵化中心正正回應了社會訴求,按政府此前公佈,將會為申請人在創業前提供更全面輔導。
然而除了創業培訓課程,政府更應該從企業中接收訊息,持續優化營商環境和政策配套,包括清理一切影響企業經營和市場運作,不利創新創意的行政障礙。現時大部分中小企都面對人資不足、成本高、欠缺技術力量等問題,政府能否在服務上對症下藥,急民之所急非常關鍵。
本澳經濟步入調整期,企業仍面對複雜競爭環境,政府到位支援無疑可為企業減輕不少負擔。以青創孵化中心為例,創業者除了希望得到培訓,更希望有相對低廉的租金可以孵化項目。關係開店的一系列行政程序和陷阱,能不能得到一站式快速處理,而不是曠日持久虛耗資金?如有企業反映,申請牌照時因有關部門對相關行業不認識,一直拖延未能發出牌照,結果白交租一年,創業成本相當昂貴。
網絡營商大勢所趨,不少年輕人都希望藉着開網店減輕租金壓力。然而所有網店經營幾乎都面對同一個問題,物流配送成本太高,無法解決產品到戶的“最後一公里”。又網上支付本地尚可解決,涉及跨域就此路不通。政府承諾研究法規落實第三方支付,惟一旦涉及法律,幾乎意味着一年半載的等待。
就扶助中小企經財司已承諾“送服務上門”,惟希望服務承諾可以走出經濟部門,落實到所有關係企業經營的政府部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