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車北上”政策實施五個月,需求持續上升,疊加“駕照互認”政策,兩者相互發酵,相信未來“澳車北上”人數、車流會越來越多,民生區面臨的經營壓力預計會持續加大。
在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戰略佈局下,本澳融入區域以至國家發展大局已是大勢所趨。即使沒有“澳車北上”政策,在港珠澳大橋、珠海城際輕軌、橫琴輕軌等區域交通接駁已越趨完善,居民前往香港、內地生活、消費更加便利,“澳車北上”及“駕照互認”祇是其中誘因。打鐵還需自身硬。核心問題仍是本澳商戶的競爭力、產品特色、賣點、營商策略能否跟上時代發展步伐。
疫情前的十年,本澳搭上國家經濟騰飛快車,加上博彩業、旅遊業吸引大量旅客到訪,商戶“躺着賺錢”,創新元素、核心競爭力提升速度相對較慢。反觀內地,疫前已轉型主打內需市場,加上疫情三年的困境,倒逼企業因應內需市場推出特色產品,沒有特色的就創造特色,打響知名度,留住顧客消費。最新有山東省淄博市憑着特色燒烤,引來全國年輕人紛至沓來食燒烤、打卡,值得本澳各界深思。
受三年疫情衝擊,居民“荷包”普遍縮水,消費較疫前審慎,但本澳多數餐飲、零售企業普遍以成本為由,無論經濟順逆,加價已成慣例,消費物價在大灣區內數一數二的高,但產品質素、創新元素卻未具相應競爭力。居民收入減少,自會“睇餸食飯”,特別是鄰近城市有新穎、價廉物美的消費選擇,何須作繭自縛、坐困愁城?
疫情改變全球經濟、國際關係局勢,旅客消費漸精明,“澳車北上”加速本澳與周邊區域融合,營商環境、模式已出現根本變化,居民消費力外流,是遲或早、多或少的問題。本澳企業需要適應後疫情時代的新變化、新趨勢,主動自我革新、自我創新,回歸產品為王、服務為本,提升核心競爭力,留住居民在澳消費,並結合新宣傳渠道吸引旅客目光,多管齊下力爭上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