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政府、企業積極迎合內地新趨勢,推動跨境電商、直播帶貨,進一步開拓內地市場。有商會表示中小企資源有限,可“抱團”共同打造爆款,攻內地市場。另有企業指投入大,先觀望。
澳門金業同業公會理事長李居仁表示,早在一七年已探索如何拓展內地市場,奈何當時澳門的電商、直播帶貨基礎未完善。直至疫後,政府、電商平台積極推動電商、直播帶貨,加快發展步伐。在剛開始的階段,嘗試在跨工區搭建物流倉、在電商平台上架產品,但最後發現“冇流量”,起動困難。如今有大型電商平台支持,增加流量,惟物流配套未跟上,如大型電商平台保稅倉未能對接上澳門鄰近地區口岸,有完善空間。
先試先行熟習規則
疫後很多同業希望加入跨境電商、直播新穎銷售模式,但真正做到的不多,並非“把線下貨品擺上網咁簡單”,跨境電商有自身的“遊戲規則”,如消費者購買產品每筆單價不能超過五千元、每年二萬六千元。為此,或要針對性去設計產品,同時要根據數據、消費者喜好不斷調整,還需要整個團隊配合,企業上下一起推動,如直播帶貨需要從業員學習對着攝錄機介紹產品,背後亦涉及選品、庫存、物流等複雜環節。
他說,企業最大痛點或是庫存量,線下店舖品種多庫存少,但電商、直播則相反,需要大量庫存,存在挑戰。期望“先行先試”熟習電商、直播帶貨模式,日後計劃組織有興趣加入的同業一起“抱團取暖”,如以眾籌方式共同打造一款具澳門特色爆款產品,合力做、風險一起攤分,共同“走出去”。
前瞻考慮消費模式
跨境電商、直播帶貨投入與利潤是否成正比?李居仁坦言,開拓電商、直播如同經營店舖,線下店講求租金、地段,線上講求流量、平台,還需要考慮如何更好地迎合內地客源,投入亦不少,惟這是大勢所趨。現時不做不代表將來可獨善其身,尤其內地居民已習慣線上購物,未來旅客到訪澳門會否純體驗、吃喝玩樂、購物則轉移至線上,這些趨勢都需要前瞻考慮,當有機會做,作為企業,應順勢而為。
另有服飾零售店指出,店舖客源主要是本地人,有開拓線上線下銷售渠道,偶爾在社交平台直播介紹新款。坦言並非沒想過拓展內地市場,但投入大,單是跨境物流費用高昂已“搞唔掂”,若在內地發貨又要成立公司、倉存、團隊等。再者,即使是透過直播基地提供服務,亦需要付費,未能確保收益,會先觀望,視乎成效才會進一步考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