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地過節”將成今年新春主調,意味旅客出遊減少,原本充滿希望的黃金檔期,客流量或不增反減。大節當前,希冀或落空,營商氛圍更添陰霾,容易動搖市場信心。
誠然外圍疫情變幻莫測,防疫戰線只能高度戒備不鬆懈。旅客量驟晴驟暗,商界無所適從,唯有逆境自強。幸而有去年的經驗,在最艱難的“封關”環境下,各界自強不息,更催生革新思維,着手創新轉型,拓展內需市場。加上救市措施支撐,經濟氣氛逐步改善,多個行業成功摸索新出路。
快將到來的新春檔期,旅客量比預期或有落差,旺檔不旺,但危中見機。此際各界更應發揮創意,積極求存,瞄準大批留澳度歲的居民及外僱,造好內需。事實上,去年為了推動內需市場,加速打通市場經絡,包括疫下衍生的物流配送需求,亦吸引了一批青年人加入行業,部分解決多年來的痛點。同時,由於市場需求加快了各方打通移動支持的制約,今年首季推出的聚合支付,將大大優化支付場景。
與此同時,去年部分針對內需市場的商戶,面對低迷的消費市道,可以保住不失,甚至逆市擴充。故本地市場並非“好睇唔好食”,有力地推動商戶深耕內需,並優化客源結構,不再依重博彩業等高收群體的消費力,成為疫下新氣象。
另一方面,去年大企及社團發揮牽頭作用,打造新型平台推動以大帶小的商機,方法可取,未來值得繼續深化,尤以線上市場方興未艾,民間的商團攜手合作,再接再厲。上述種種的變化,提升了不同領域的面對疫境的韌性,增加抗疫信心。短期內,回復外需是共同願景,但推動內需同樣不可或缺。
長遠而言,要提升經濟的活力,推動救市措施雖可立竿見影,卻並非最佳方案,反而從優化營商環境着手,加快培育及引進人才,完善法律法規等,助行業拆牆鬆綁方為上策,也有如商界建議推動鼓勵政策提升生產力,增加競爭力,立足長遠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