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遊業界期盼已久的本地遊終在日前出台。雖然有認為十五條旅遊路線遍地開花,涉及社區遊及休閒遊,但吸引力略嫌不足,沒有必須參加的興奮及衝動。但從首天已有逾四千居民報名參團看,反應不錯,為久旱的旅遊業帶來希望。
日前旅遊局坦言受出入境限制,估計澳門旅遊規模要到二三年才能回復。換言之,短期以至未來一段時間,支撐澳門旅遊業重任,別無他選,只能落在澳門居民身上。政府除了藉現時推出的本地遊路線,引導居民參加本地遊以維持旅遊業基本生命力,也計劃八月暑假期間與酒店及博企合作推出澳人住房優惠,一方面冀可為持續多月低入住率的酒店帶來刺激作用,另一方面也為今年暑假外遊無望的居民提供度假氛圍,一舉兩得,有助緩解旅遊業困境。
事實上,受疫情影響,經濟環境逆轉,部分居民憂慮“飯碗不保”,消費量入為出,甚至“好天收埋落雨柴”,審慎使用政府的援助金額。但也有不少居民因多個行業減價自救,比此前更願意消費。如過往鮮有本地人光顧的旅遊設施,近月來推出澳人優惠,原價三千多元的套票項目,現時以千餘元就可享受得到,吸引不少居民躍躍欲試。個別居民更認為變相“慳咗”,前後與不同友人結伴玩了數次。從居民在該旅遊設施打卡的頻率看,大幅度的澳人優惠相當成功。
除了玩樂設施,不少消費環節也有澳人優惠。如博企餐飲向出示澳門身份證的居民提供七五折優惠,故即使部分博企項目內人流稀疏,只有“小貓三四隻”,但餐廳內卻座無虛席,說明此舉可喚起居民的消費意慾。
疫下要靠內需刺激消費,大概只有“抵玩、抵食、抵買”才能撬動居民荷包。除了商家適當讓利,營造同舟共濟的氛圍,讓在疫境下仍願意消費的居民花得盡情。在未來一段日子,政府如何藉六十多萬人口的內需市場,持續盤活旅遊及消費行業,更是一項大考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