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澳明起啟用“健康碼”,取代並整合現時使用的“個人健康聲明”及“入境口岸健康申報”系統。抗疫或是持久戰,建立具認受性監測系統的同時,宜及時推廣提升大眾對“健康碼”的認識、逐步拓展使用場所,乃至推動與內地“健康碼”互認等,使“健康碼”成為有效防疫工具,助恢復社會全面運作。
新冠肺炎於全球蔓延肆虐,擾亂社會秩序。不少研究指病毒可能長期存在,但社會不能長期停擺,通關不可永久切斷,要突破當下疫情困境,與其被動等待疫苗面世,不如主動出擊,建立有效系統作常態化管理,“澳門健康碼”應運而生。
“健康碼”非新鮮事,隨着疫情防控重點由內向外轉移,內地早已開發及推出“健康碼”,作為個人健康憑證及通行證明。內地“健康碼”覆蓋面廣,遍及出入小區、企業、機場、商場甚至搭公交等,民眾認受度高。
鑑於防疫可能是長期任務,本澳亦需建立一套可靠且公認的系統,作為通關、進入不同場所的標識。“個人健康聲明”推出初期,電子系統曾現故障,可預見“健康碼”未來使用範圍更廣,倘系統有誤或故障影響大。特別是涉及病例、密切接觸者、隔離等數據,出錯會影響“健康碼”顏色,應早作防範,並及時更新系統資料等。
面向全民的“健康碼”可視為現時健康申報的升級版,由公佈至推出僅三天,時間較倉猝,估計部分人了解不多。相關宣傳推廣工作必不可少,需及時教育居民申請和使用方式,使大眾清晰“健康碼”的作用,以及三色各自代表的意涵等,提升使用者的認知度。尤其部分長者接收資訊較慢,接觸新事物初期或較難掌握,宜適時強化推廣及提供人員指導,避免出現認知模糊和誤區等,甚至或因申報出現“綠碼”便自以爲很健康,降低警惕,衍生防疫漏洞。
更重要的是,宜及早商討及推動,爭取早日與內地“健康碼”互認,做好相關銜接工作,達至全國通行。有利於恢復通關便利及兩地人員交往,促進全社會的有效運作,推動經濟重回正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