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訪澳旅客達三千五百多萬,觀察今年旅客量,儘管外圍環境波動,本澳經濟受壓,但入境旅客保持增長,首八月有雙位數升幅,相信全年可望突破去年水平。值得關注的是,雖港珠澳大橋開通刺激客量增長,但亦帶來旅遊模式的轉變。從統計數字看,大橋效應刺激不過夜旅客增長,但酒店入住率、旅客消費等都有下跌跡象,說是“量增質跌”不為過。
社會一直期望拓展高質客源,畢竟客量創新高,承載力卻不勝負荷,甚至社會早前熱議“徵旅客稅”試圖用行政手段調整旅客結構及質量,唯外圍不明朗、旅遊市場競爭激烈,徵稅需三思。
相反可瞄準自助遊等消費力較高的客源,但如今受幣值和經濟影響,消費審慎。隨着鄰近旅客訪澳次數越來越多,新鮮感漸減,逗留時間也越來越短。要真正刺激高質旅遊發展,旅遊資訊的豐富度、交通配套便捷程度,及多元旅遊元素是關鍵。
要吸引自助遊及自由行旅客,提增綜合吸引力,宜針對熱門旅遊資訊平台、旅遊網紅多宣傳本澳的多元魅力,包括美食、打卡點、購物點、節日活動等。同時要優化軟硬件配套,包括基建、旅遊資訊等,引導旅客延長留澳時間。
近月港澳聯遊急挫,團客市場萎縮,業界亦急謀對策。但多年來相關旅遊產品欠缺突破,儘管團客量不少,更需要有的放矢地深挖。畢竟旅行方式轉趨多元,已不再局限於跟團遊、自助遊地簡單區分,半自助遊、半訂製遊、私家小團等五花八門的出遊形式,需求從最早期的旅遊觀光向度假休閒轉變,還衍生出親子遊、美食遊、攝影遊、文化體驗遊、蜜月婚禮、體育旅遊等。當局宜積極聯合內地、本澳業界共同研究旅客喜好,整合現有旅遊資源,研發、細化和重新包裝旅遊產品,迎合需要。
每位旅客都有不同教育、文化、地方背景,提供更多元產品,才有可能創造更多不同的旅遊體驗,不斷吸引旅客、留住旅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