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端天氣頻發、骨瘦如柴的北極熊闖入城市覓食、海上發現胃裡充滿塑膠的動物屍體……“地球病了”的訊息四方八面,保護自然,踐行環保,刻不容緩。公眾環保意識高漲,理應可順利推動綠色生活,但知易行難。
澳門作為一個旅遊休閒城市,為營造消費氛圍,向顧客投其所好,創造良好的購物體驗,卻往往出於方便消費者,結果塑膠包裝產品手到拿來、無處不在,棄置多回收少。踐行環保生活,認知高行動少。
以人所共知的節約用電、減少耗水,引入電動車等為例,當落實到生活時,往往惹來工作或生活環境不舒適、不方便,環保產品價錢貴功能低等反彈,綠色生活七除八扣。又如全球提倡的“走塑”,在本澳連膠袋徵費也要經年累月,至於立法推行污者自付、實施都市固體廢物收費,恐怕遙遙無期。
澳門在環保領域早有着墨,例如官方舉辦大型環保展已有十一年,成為區內環保產業展覽的重要平台,近年在一些大型展覽活動亦引入綠色概念;政府也設立了環保節能基金,鼓勵引入節能產品。
除了政府,工商企業、民間社會也積極配合。例如越來越多商店支持“裸買運動”,透過無包裝的商品實行減廢。早前外地發起吸管走塑,小城響應者眾,多個綜合度假村把塑膠吸管下架,越來越多餐飲業利用其他替代品,由此成為了另一種新產品湧現的契機。推而廣之,可以把很多生活用品利用創新意念,逐步引入可持續發展的商品。
澳門推動環保產業多年,成效未彰,未來若將推動環保作為扶持政策切入點,從扶持青創、科技基金以至文創基金等申請中,引入更多的環保理念,支持投資者、創業者開發環保產業,或在生產、營運及銷售環節上注重綠色元素、提倡節能減排,引領社會朝向綠色生活,甚至把創新點子成為旅遊產品,不僅可面向本土市場,甚至可以成為大灣區共同發展的契機,為澳門形象加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