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局於友誼大橋新增的兩套測速系統,下月起正式運作,屆時單計大橋及連接橋樑的道路,總共設有多達十九套偵測車輛超速設備。有網民戲稱:“澳門可向健力士世界紀錄申請,成為世界上密度最高的測速地區!”
此次新增的測速監控中,有一個對小城來說相對新穎的亮點——“區間測速監控”,當局選擇用於友誼大橋近友誼大馬路引橋入口、友誼大橋近氹仔端出口路段(澳門往氹仔方向)。無他,友誼大橋最高限速八十公里∕小時、引橋則為四十公里∕小時,一快一慢,當局向來定點測速,明刀明槍,惟偵測範圍較小,管理效果有限,存在測速盲點,此時區間測速監控便能發揮作用。
區間測速主要是利用某路段的特定兩點架設偵測設備,以固定距離除以車輛行駛的時間,就可以獲得該車輛的平均速率,藉此判定車輛是否有超速。好處在於讓駕駛人自覺維持穩定的行車速度,避免“偷雞”因應定點測速突然減速,離開偵測範圍時再回復超速,執法上可彌補定點測速的缺點,兩者結合更能形成周密的監察網絡。
“十次車禍九次快”,今年一至五月,警方檢控超速六千五百多宗,交通事故佔五千多宗,其中有二百二十多宗在橋樑發生。近年鄰近地區都已經引入了區間測速,減低因超速造成的交通事故,成效很大。該系統對本澳來說仍屬新鮮事,可預期實施初期會錄得較多超速數字,當局宜加強宣傳,提醒駕駛者尤其是慣性在橋面“時快時慢”的飆車族,自覺守法。
交通意外頻繁,超速是其一,惟根源在於駕駛態度,舉凡左穿右插、行車使用手機等,看似小小舉動,但足以釀成嚴重車禍。社會早已認同推行“智慧交通”,更有建議當局引入智慧監測計算,即透過精密的視像監測,找出衍生交通事故的“元兇”,並計算是否存在違法行為。
事實表明,科技管控,有助喚起道路使用者的危機意識,提升駕駛安全態度。當局宜應大勢所趨,大力發展“智慧交通”,針對性地從源頭解決迫在眉睫的交通安全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