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營門檻高 青創援助申請趨穩
創業風潮漸趨穩定,據經濟局網頁數據顯示,今年首季,以收件日期統計,青創援助有54宗申請,以批示日期統計有54宗獲批,批出1,122萬元,平均獲批20.7萬元;以批示日期統計,不批准的有4宗。註冊會計師公會監事長陸丹青表示,青創申請宗數平穩,但因應經營門檻日漸提高,很多創業者盡量減省租金及人資。
去年批出234宗青創申請,平均每季近60宗,與今年首季的54宗相若。陸丹青表示,從數據反映目前青創申請漸趨穩定。由於經營成本提高,包括租金高昂及人資難求,相信創業者將盡量避免這兩大制約因素。
官方公佈數據,零售業申請青創一直高居不下,長期佔總批出金額逾4成,其次是酒樓或餐廳及酒店。陸丹青指出,現時不少創業者以提供顧問服務為切入點,如從一三至一七年的批出金額中,逾1成為“對公司之服務”行業;又或開設微商、網店等,對舖位需求不大,減省租金成本。也有以澳門門店接單,實際服務內地市場的例子,盡量減少租金成本。
餐飲轉外賣減負經營
另一方面,請人難是長期面對的問題,很多中小企面對有五年經驗者流失嚴重而又難於填補的困難,青創業者自身欠缺經驗,要招募有經驗的人員更難上加難,面對中層人員流失加劇更難於解決。儘管輸入外僱可解燃眉急,但始終不熟悉本地市場,且外僱配額有限。不少中小企開始想“輕裝上陣”,尋找減低人員或租金壓力的方式。如有的飲食業由堂食轉為外賣,減舖租人手,與送外賣公司合作,令經營方式變輕鬆。相信未來創業者會盡量避開人員及租金難點。
近期各界關注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快將出台,但從統計數據顯示,澳門資金到大灣區直接投資不多,陸丹青認為,這與澳門經濟規模有直接關係,且澳門並非以出資高為特點,主要是利用自身網絡促進商機,打造服務推介平台為主,如專業人士提供顧問服務意見,同時可引介不同的服務合作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