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二十日)是“大寒”節氣,其取義為進入一年中最寒冷的時節。
延續冰冷嚴寒格局
古代典籍都以嚴峻之筆記錄“大寒”節氣冷到極點。《孝經緯》稱大寒“至此栗烈極也。”《三禮義宗》稱:“寒氣之逆極,故謂大寒。”
先民經過長期的觀測和體驗,早已指出“小寒”節氣比“大寒”節氣更冷,並有“冷在三九”的經驗總結。此時北方大雪紛飛,落地後成為厚厚的積雪;江河湖泊水面結冰,其厚度已經達到全年最厚的程度,並且冰面十分堅硬,有如石塊,人馬可從冰河上走過。
可以想見,接踵而來的“大寒”節氣,必然延續“小寒”節氣的冰冷嚴寒格局。《周易》中的十二消息卦,通過陰陽二氣不斷消長變化,將一年中的氣候冷暖變化特點作了簡練而形象的表述。民諺有“冬至一陽生”的說法,一個月後的“大寒”節氣,消息卦表明地下陽氣已進一步回升,但氣溫上升的速度是很緩慢的,不容易察覺。
“四九”八天在大寒
正因如此,民間的諺語和各種版本的《九九歌》,都會將“三九”、“四九”聯繫在一起,如“三九四九河上走”,“三九四九凍死狗”,“大雪年年有,不在三九在四九”;“三九二十七,籬頭吹觱篥。四九三十六,夜眠如露宿。”“三九二十七,見火親如蜜。四九三十六,關住房門把爐守。”形象生動刻劃出冰天雪地的嚴冬景象。
今冬的“三九”,已於本月十八日結束。“四九”從昨天(十九日)開始,至本月廿七日結束。即今個“四九”有八天在“大寒”節氣內。
低溫大雨深冬少見
現代科學的氣象觀測紀錄表明,我國冷在一月。此時歐亞大陸高緯度地區的冷氣團頻繁爆發南下,我國連番遭到襲擊,北風加大,氣溫走低,積雪不化。
“小寒”節氣比“大寒”節氣更冷,是根據多年氣溫測量統計資料作出的科學論斷。但天氣變化無常,倘遇到北極冷渦特別強盛的年份,便會出現極端天氣,當年的“大寒”節氣會比“小寒”節氣更冷。
極端天氣的出現,因素很複雜。剛過去的“小寒”節氣,粵港澳居民便領教了一次在低溫中連日大雨的極端天氣。氣象專家分析,此次寒潮是在赤道中東太平洋進入拉尼娜狀態,海面溫度持續異常偏冷的背景下,北極地區堆積的冷氣團爆發南下,遇到西伯利亞烏拉爾山阻塞和巴爾喀什湖附近的切斷,在改變路向從西路長驅侵入廣東時,又受到來自孟加拉灣強盛的暖濕氣流的共同影響,帶來深冬少有的低溫大雨天氣。
下周濕冷席捲南粵
常年進入“大寒”節氣(今年為一月二十日至二月三日),廣東冬季風開始有削弱的趨勢,強寒潮活動也略有減少,出現極端最低氣溫的現象亦告減少。
今天是“大寒”節氣,連日來的明朗暖和天氣暫告結束,天色轉陰,但氣溫變化不大。預計從本月廿六日起,北方一股強冷空氣侵入廣東,粵港澳氣溫逐日下降,伴有小雨,再次出現持續一周的低溫陰雨天氣。居民注意防寒保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