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首在京述職期間,主動透露爭取短期內從樓按比例及稅務方面入手出招調控樓市。此言一出,各界熱議。樓市是否熾熱?是炒家充斥抑或用家市場?莫衷一是。有人主張開徵空置稅、累進稅,有人籲三思而行,“加辣”要審慎。“事先張揚的調控”,市場提前消化,會否令“辣招”失去應有效益,抑或減少震盪?調整樓市,又是否只憑一兩招“加辣”便能“練成”?值得深思。
樓市是否過熱,不同持份者有不同意見。有物業的階層自然不願見樓價下跌,即使不為炒賣賺錢,亦希望自身物業升值,人之常情。無殼一族,尤其近幾年投身社會工作的年輕一代,但見樓價有升無跌,私樓無望,盼公屋卻遙遙無期,又怎會說樓市健康?
根據當局統計數據,本澳樓價在過去十年雖因全球經濟逆境而偶有回落,總體而言仍是節節上升,雖然目前樓價未至一四年高峰,但已無限接近。正如特首所言,目前樓價仍屬高位。同時,本澳賭收逐步回升,社會預期明年本澳經濟繼續向好,加上港珠澳大橋、大灣區建設等新議題,在純自由市場機制下,本澳樓價極可能衝頂,無殼一族,更是上樓無望。就小城而言,過份高企的樓價,對長遠發展亦不利。
遏抑樓價,不少意見認為應透過政府以收緊按揭成數、加稅等招數實現。然而,人們亦必須看到過去所謂“辣招”,不消數月便已被市場消化,在鄰埠亦然。可見單靠所謂“辣招”,對遏抑樓市成效存疑。而且,事先張揚的“加辣”,更可能引發“趕搭尾班車”,措施成效又再打折。
樓價大起大落並非好事,應要令樓市回歸理性水平。隨着加息周期來臨,當局適當推出招數,的確有助樓市降溫,避免隨時因泡沫爆破而觸發危機。長遠而言,要解決樓價高企問題,除在稅制上配合外,更重要的是提供足夠、穩定的公屋及私樓供應量,令人人都可透過努力達到置業目標,真正實現“房子是用來住的”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