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五月出招收緊非首置買家的按揭成數,加上進入樓市淡季,住宅交投氣氛、成交量冷卻,樓市得以喘息。與此同時,博彩毛收入雖未重返高位,但超過一年穩步上揚,投資者信心逐步鞏固。樓花項目把握時機開售,樓市短期內再趨活躍。
樓花項目排隊開售,為膠着的樓市打破悶局,也為守業多月的地產中介帶來春露,積極宣傳推廣,帶動樓市銷售氣氛,買家情緒也容易被樓花交投活躍所左右。特別是私人樓宇供應量、落成量長期不透明,即使地產中介也祇能“估估吓”,何況處於資訊末端的消費者?
雖然政府每季公佈在建中、審批中及獲發入伙紙的樓宇數量,有助市場了解基本供應。但這些數據較多建基於過去的資料,祇能反映總供應的變化,未能準確反映未來幾年年均新增供應量變化,買家難以準確判斷樓宇供應的高峰及低位,從而制訂合適的入市策略,反而可能被短期樓市氣氛左右而急於入市。
此外,樓市一直欠缺長遠的土地和房屋規劃、供應時間表,樓市低迷,成交慘淡影響不大,一旦樓市逆轉,成交急增,容易衍生恐慌性需求,令熾熱樓市火上加油。單憑短期的增建公屋、收回閒置土地,治標不治本,長遠問題仍然存在,甚至不斷惡化。
過去政府出招調控樓市,均從壓抑需求入手,但供應始終未能回應社會發展需要。當市場逐漸適應,消化新政策後,樓市交投再趨活躍,行政措施所起的調控時效越來越短。政府要不斷“加辣”為樓市降溫,同時也扭曲了市場供求,陷入政策調控、市場消化、樓市回升的惡性循環。
樓價起伏有周期,難以完全準確預測。但政府在樓市供應上,除了增建公屋,私人市場亦應當更有作為,包括細化已有的統計數據,長遠建立每年樓宇供應數量、土地拍賣制度,讓買家可掌握更多數據,做好充分準備、研究,再決定是否入市,降低恐慌性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