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轉自澳門日報>>
【本報消息】蓮溪廟值理會與新橋坊會合辦的一年一度新橋坊衆恭祝華光寶誕演戲酬神活動昨日開幕,籌委會今年首次舉辦廟會活動,並邀請內地民間藝術家在廟會中設攤位,向街坊推展內地著名的民間藝術如剪紙、皮影、內畫、核雕等。為讓廣大街坊親親民間藝術,這些藝術家還會即場示範及教授剪紙、內畫、核雕技藝,還有皮影操作技巧等。讓居民透過親身體驗,加深對民間藝術的了解,陶冶藝術性情,藉此弘揚民間傳統藝術。
蓮溪廟會“仿古一條街”昨起一連三天每日下午五時至晚上十一時在蓮溪廟前地舉行,設十五個各式美食、特色遊戲、傳統工藝品展銷攤位。應邀的內地民間藝術家昨日下午在現場示範剪紙、內畫及核雕等工藝,旋即吸引不少居民駐足欣賞,有居民對相關工藝品倍感興趣,頻頻探價,喜愛之情溢於言表。
剪紙是中國最流行的民間藝術之一,其歷史可追溯至公元六世紀或更早,除了用於點綴牆壁、門窗、房柱、鏡子、燈和燈籠等,它已發展為一種藝術商品,深受國外遊客喜愛。剪紙藝術家王喜果在現場展示一幅長逾兩米、花了三個月時間製作的經典名畫“八十七神圖”剪紙作品,其細膩、生動、流暢的剪紙技巧和刀工,觀衆讚嘆不已。
內畫起源於清代的內畫鼻煙壺,是我國一種特有的傳統繪畫工藝,它以特製的內畫毛筆,伸入琉璃、水晶、琥珀等材質的壺坯中,手繪出細緻入微的畫面。由於其格調典雅、筆觸精妙、小巧精緻而備受收藏家青睞。內畫藝術分京、冀、魯、粵四大流派,其中尤以冀派內畫已入選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應邀在廟會作藝術展示的河北內畫家王蒙良(一帆),其內畫融中、西繪畫技法於一爐,並吸收京派、冀派的特點,在內畫藝術領域形成了自己古樸細膩、清新淡雅的藝術風格,作品廣被海內外友人收藏。
核雕是明代微雕的一大特色,藝術家在橄欖、桃子、杏仁、楊梅等困核上微確、鏤刻,方寸小核包容大千世界。參與廟會展示的藝術家高明華,雖然只有八年藝齡,但深得家傳核雕技藝,其刀下的佛佗、羅漢、壽星等人物栩栩如生。
想親身體驗和感受上述民間藝術的魅力,華光誕廟會不容錯過,藝術家們既作現場示範,還會親自教授傳統技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