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澳受新一輪疫情困擾,暑假檔期泡湯,短期經濟復甦受挫。受到收緊出入境措施限制,客源大減,市道低迷,企業信心下墜。
澳門企業九成屬小企,疫情以來,大部分陷入僵局。過去一直依賴博彩、旅遊兩大支柱帶動着眾多中小企發展,疫情下支柱行業飽受衝擊,旅客數量大不如前,周邊行業生意一落千丈;另一方面,過去大企業、政府部門發揮“以大帶小”作用,惟大環境急變下,博企因採購需求驟減,政府部門亦緊縮開支,中小企的訂單量因此下滑;若想轉戰內需市場,卻因本澳市場細,加上經濟環境惡化,居民消費意慾大減,轉型舉步維艱。
中小企近年面對來貨價上升、訂單不穩定、資金鏈緊張、利潤薄弱等一系列問題,“求存”已成迫切需求。一年多以來惡劣的營商環境,中小企已練就一身隨機應變的武功,線上辦公、線上教育、短視頻、直播等領域順勢而起,不少中小企業紛紛“觸網”,成為戰“疫”新工具,變局中找到了新的生存之道。
不過,縱然有企業捉緊趨勢變化逆流而上,惟更多中小企業經營依舊困難,缺資源、缺渠道等障礙,發展勢單力薄。以直播帶貨為例,曾有內地知名主播訪澳為企業帶貨,惟真正被選上,能具備資質和基礎“被帶貨”的,寥寥可數。
如今澳門、內地正受另一波疫情衝擊,不少企業徘徊存亡邊緣。中小企對穩定本澳就業市場起着重要作用,可是長時間“吊鹽水”下,任何風吹草動都可能成為壓垮中小企業的最後一根稻草。
此刻,協助企業越過“寒冬”,緩解壓力,度過難關尤為重要。畢竟挺過了去年疫情的中小企,已元氣大傷,能堅持至今絕不容易,現無奈再陷疫境,要走出難關,疫情盡快退去是首要條件;其次,強化中小企應對疫情風險的能力,包括提供針對性的轉型援助,從資源、技術、搭建平台等助力,助中小企轉危為機,適應市場變化,讓企業在疫情常態化下找到生存的不二法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