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持續,加速全球電子支付在日常生活的應用。在澳門,金融管理局近日發佈消息,正協調金融機構推出“聚合支付”服務──“聚易用Simple Pay”。商戶將可使用一部終端機受理所有本地二維碼支付工具。商戶大讚是好消息,“櫃檯終於唔使亂七八糟,一檯都係終端機!”但就指手續費小數怕長計。
手續費小數怕長計
疫下無現金交易,相對衛生,加上政府推出電子消費卡加持,不少居民開始習慣使用電子支付,商戶隨之增設不同的收款機具。目前本地多家金融機構推出逾十種移動支付服務,大致可分為掃碼支付或感應支付的電子錢包及虛擬卡等。支付工具選擇多且分散,令商戶及居民在使用上均造成不便,對統一機具、聚合支付的呼聲越來越高。
有商戶表示,各金融機構不時推出優惠吸引居民使用其軟件程式購物,店舖亦向不同金融機構申請移動支付服務,但員工需時學習使用不同的收款方式,故若可統一機具、聚合支付,對商戶而言“百利而無一害”。
有市販談及電子支付的利弊,直言交易金額不高,一單生意幾十元、十數元甚至只有數元。居民使用電子支付交易,扣除手續費後利潤更微薄,特價商品更隨時蝕本。各金融機構所收取的手續費各有不同,以其申請的電子支付服務為例,每筆消費收取的手續費為0.6-1%。“一個月支付手續費的金額隨時一千幾百(元),一年下來就萬幾(元)”。對小商戶來說不是小數目,“夠畀一個伙記一個月人工”。
電子支付適者生存
雖然申請安裝相關設施無需付費,但若有任何受損,商戶需支付3,000元賠償費。市販坦言,電子支付是未來發展大趨勢,作為商戶“適者生存”。商戶希望今後電子支付手續費可相應降低,減低商戶經營成本壓力、提升競爭力,連鎖效應下令電子支付更受歡迎、形成雙贏。
儘管電子支付越趨普及,但仍有商戶未安裝。有中區售賣蔬菜的店舖負責人表示,去年消費卡使用期間,曾查詢安裝機具事宜,當時輪候需時,最終不了了之。相比起傳統消費模式,電子支付需額外支付一定比例的手續費,對微企而言,有經營成本壓力。該店舖向來以“抵買”吸引客人,即使消費卡盛行期間仍要求顧客現金支付,生意未受太大影響。故即使電子支付便捷,未考慮安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