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下全球疫情反覆,國際經濟形勢不確定的背景下,內地提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把“內循環”作為主體的發展路徑,指明了今後的國策方向。與內地緊密連繫的澳門,應充分估評部署。
疫情令全球深陷經濟衰退,發達經濟體無一倖免,外需疲弱,對經濟構成壓力。近年中美緊張關係升溫,保護主義抬頭,中國企業“出海”之路屢受打擊,華為、TikTok紛紛成為被針對的目標,科技公司在國際舞台困難重重,促使中概股紛紛回流。外部市場發展要回到從前,需要漫長時間,更充滿變數,轉為內需格局有現實需求。
可以想像,內地市場結構的變化,對很多企業來說亦是陣痛期,包括外貿公司急轉彎。過去慣於與海外買手打交道,如今要急補課,趕緊搭上國內電商市場之路,這是疫下的折衷辦法,卻因外圍不明朗因素,隨時成為今後重要出路。
事實上,內地持續出台扶持“夜經濟”、“地攤經濟”再到升級版的“小店經濟”,全部瞄準內需市場發力,一方面是希望利用十四億人口的紅利,走出經濟困局;同時鼓勵兩條路走路的模式,加快提升產業鏈供應鏈的現代化水平,推動科技創新,加快關鍵核心技術攻關。
對於內地經濟步調的轉變,澳門不能若無其事。澳門從經濟結構到客源市場,離不開內地資源,疫下各行業苦無客源,高呼重啟自由行方能存活,足證對內地的依存度。伴隨疫情得到有效控制,通關政策有序放寬,祇要保持安全衛生的城市環境,自由行終必再來。
長遠而言,澳門加快經濟適度多元,可以與國家“內循環”契合,借助內地優勢推動中醫藥等新興產業,落實建設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澳門與灣區發展融合,尤其經歷聯防聯控疫情,未來融合之勢不可逆轉。如今內地經濟結構也在轉型,澳門要立足長遠,配合國策,融入區域,方能立於不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