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裝單向退水拍門
就議員梁孫旭關於改善內港水浸短期措施的書面質詢,海事及水務局長黃穗文作以上回覆。指廿三至廿六號碼頭之間的防洪牆建造工程,亦須待民署於二〇二一年完成內港北雨水泵站箱涵渠建造工程才有條件開展,故內港防洪潮排澇優化方案須定位為結合內港北雨水泵站箱涵渠一併實施的中期方案。
黃穗文稱,為在短期內減輕內港海水倒灌及加快退水時間,經科研單位分析後,建議在內港沿岸現有矮牆加裝十多個單向退水拍門,使風暴潮後內港街道積水能更快排走,達至與海面潮位同步消退,措施爭取於明年中完成。
民署持續有序對老舊、合流式下水道更新、擴容、清污分流,目前正在優化下環街區千年利街等街道下水道設施,以提升區內排洪能力。今季亦會開展內港北雨水泵站箱涵渠建造工程,預計二一年完工。工程完成後,將改善內港一帶水浸問題。
此外,現正於鴨涌馬路與何賢紳士大馬路交界,建造一條雨水溢流管道至沙梨頭北街,引流雨水至筷子基排放,爭取明年雨季前完工。為使排水泵房能穩定運作,民署已開展加裝後備供電系統計劃,並以監控系統實時監察泵房運作,同時貫徹執行暴雨應變措施,當暴雨來臨時,迅速排走路面積水,緩解低窪地區水浸。
警方宣傳防災應對
另外,保安司司長辦公室表示,為更好向居民廣播水浸、風暴潮等惡劣天氣的預警訊息,保安當局已於七月完成在沿岸低窪地區九十處電子監察系統上增設音頻警報器,以及在松山燈塔、氹仔大潭山及路環疊石塘山的無線電發射器上設置高頻警報器,同時在上述九十支“天眼”柱上張貼風暴潮警示貼紙,輔以顏色及水位高度,讓居民更簡單直接了解風暴潮對該區域的實際影響。此外,警察總局自去年十月聯同海關、治安警察局、司警局、消防局、保安部隊高等學校組建恆常民防宣傳小組,強化社會各界的危機意識和自救意識,直至九月合共舉辦“民防知多啲”、“颱風期間風暴潮低窪地區疏散撤離計劃”講座、到訪全澳學校宣傳等活動三百四十七場,受眾約三萬二千人;警察總局亦持續協調保安部隊及部門派員到各分區深化宣傳,內容包括防災準備、應急包物品、撤離路線、避險中心和緊急疏散停留點的認知等,增加居民應對災害的能力。
能源辦表示,電力公司正針對低窪地區電力設施加高、調整路環位置、加裝水浸警報系統和防水閘等改善措施,預計到年底將完成超過八十個變壓房的改善工作,明年會繼續。“新建築物電力設施設計標準”也已完成並試行,可加強新建樓宇電力設施的抗災能力,現有建築物亦可參考新標準,將電力設施遷到較高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