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天鴿”颱風影響澳門深遠,尤其重創內港商戶。時隔一年,隨着“貝碧嘉”靠近,不少商戶提起萬二分精神,防風防災。有商戶指,水患越來越嚴重,短期措施未到位,長遠仍寄望政府建擋潮閘、蓄水池解決根本問題。
颱風一個接一個,內港商戶提早着手搬貨、堆沙包。有十月初五街的傳統餅家負責人陳先生表示,貨物可搬到樓上的就搬,並盡量“晾高”物品。至於機器,繼“天鴿”後已設置架將其“架空”,但最高只能到半米,若水超過半米,則“冇辦法”。政府提倡的防水閘治標不治本,升降台亦不符合餅店實際環境,坦言內港水患問題日益嚴重,營商前景不明朗。區內有的店舖是自置物業,已經撤出,惟該店屬老字號,又有工場,難“話走就走”,只能提高警覺,晾高貨物、進少量貨、不用的雜物能扔則扔。“天鴿”過後,商戶存有陰影,政府支援措施有助部分商戶,但長遠要靠根本的防洪措施。龐大的基建項目,小商戶無法做到,只能寄望政府。
另有海味店負責人梁先生提到,今年天文台颱風預報透明度及準確度有提高,至於防風措施只能搬高貨物。曾安裝過防水閘,因作用不大而拆卸,因水由渠口湧上來,防水閘起不到作用。至於升降台一年前有計劃安置,惟涉及人手、設計問題,工程有難度。區內這一年營商環境淡靜,但“靜有靜做”,租金亦有因應下調。
部分舊區商舖租金下跌,有青創選擇趁機進駐。小食店負責人張小姐指出,進駐三個月,看準租金低及周邊經濟型酒店機遇。適逢打風季節,正在摸索防災措施,有申請政府防水閘,但可能當局收到申請個案多,故未來得及安裝。該店不適合做升降台,故長遠仍要靠政府防洪基建。至於現時颱風只能“聽天由命”,無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