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文施政辯論,旅遊是焦點。作為宣傳推廣部門,又主理體育、文化與旅遊相關連領域,市況差時有提振人流之責,市場旺時要解決承載力,面對產業轉型要推進多領域結合。該範疇還有教育、醫療和社保等涉及全民的龐大事務,“地盤”有點大,兩天辯論怎麼夠呢?延伸思考,澳門是旅遊城市,有龐大的博彩業,還要推進深度旅遊和多元產業鏈,如何突破現時的行政分工,加重上下游發展統籌和行政規劃,十分必要。
社區旅遊、分流旅客是長期關注話題,政府做了很多工作,但社會更關注成效。平情而論,推動社區旅遊靠一個宣傳部門怎麼做得了?活躍社區旅遊是綜合工程,宣傳推廣建立在社區營造和設施優化的基礎上。
比如新鮮熱辣的大三巴旅遊巴上落客安排:高園街只落客、塔石廣場附近上客。未知是否事出月前同安街的嚴重交通意外,反正受到旅遊業和居民歡迎,既減少大三巴周邊旅遊巴聚集,優化營商環境,也把遊客導向瘋堂斜巷一帶的文創區,帶旺該區人流。
這樣的旅遊路線早該出現,文創區與大三巴一街之隔,打造了好多年卻仍然憂人流不足。如果沒有月前的意外,這樣的安排恐怕還要推遲許多年。交通安排與城區發展息息相關,如果交通和城規基建部門沒有把發展旅遊城市的意識放在第一位,則任憑旅遊宣傳部門如何敲鑼打鼓,成效也不會理想。
社區旅遊又與文創和商業息息相關,如果舊城區只有硬件而沒有文化和商業附體,同樣不可能吸引遊客。宣傳部門就算把客人引到各區,等待遊客的不是對口的消閒環境,經濟效益看不到也不持久。正如光影節,亮燈時熱鬧,熄燈時回復原貌。
體育旅遊是全球新興產業,但要真正達到經濟價值,絕不限於搞活動,重在與周邊產業的聯動,如果只有一兩個部門唱戲,就算叫好叫座還是會被質疑經濟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