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中旅遊、文化、體育可相互推動,從宏觀促進體育與旅遊融合,以至支援實體書店融入文化旅遊、創意設計、商貿物流等相關行業發展,建成複合式文化場所。
上述消費領域,也是澳門多年來積極開發的市場。即將於周日上午舉行的國際馬拉松,下午的拉丁城區大巡遊,晚上開幕的光影節,旅遊、文化、體育共冶一爐。十二月大型活動浪接浪,包括購物節、首個電子支付商圈——“藍色大街”計劃,以至第一屆國際電影節等,營造節日消費氣氛。
十二月向來是消費旺季,即使經濟低迷,濃厚節日氛圍對消費仍有帶動作用,今年相信更熱鬧。然而,旅客量穩定在三千萬人次水平,總體市場承載力與日俱增,但旅客分佈不均等問題至今未有明顯改變。大型活動輻射範圍不同,光影節不集中大三巴一帶,藍色大街除了中區還有周邊區份,馬拉松和大巡遊旅客如何分散到其他區份,值得關注。
每年一度的大型活動,可以帶動城市吸引力,卻未必可以培育一個成熟消費點。很多舊區每年舉行活動,期望刺激人流,但成效總是聚焦在活動舉行期間。除了內外資源及交通等條件不配合,關鍵還是沒有能承載文化的硬件設施。
舊城區有文化底蘊,理應是旅客尋幽探秘的地方,如何發掘、包裝、再呈現才是關鍵。如日本、內地經常利用古舊建築物周邊的空間,打造可持續的文化創意示範點甚至市集,成為凝聚人流的固定空間。澳門舊區雖有文物點,但缺乏定期活動和空間營造,也沒有長期營銷,難以持續凝聚人流。如今政府跨界推動社區消費,如何令社區特色恆常化,尚需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