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局發佈的國慶黃金周期間商戶調查,結果並不令人意外。環球經濟氣氛未回暖,無疑影響旅客消費意慾;旅客消費習慣的逐步轉變,更是背後需要關注的重點。尤其現時往來港澳方便,內地網購成風,旅客未必如以往般羅列購物清單瘋狂掃貨,反而傾向購買小量自用居多。
另一方面,部分旅客開始對港澳消費失去信心,也是導致消費減少的原因。尤其現時資訊發達,消費者可透過多方渠道掌握許多產品信息,除了新品發佈的信息,更多引起關注的往往是假貨問題。如內地不時報道搗破的造假工場中,生產很多港澳市面熱銷的知名化妝品品牌的假貨;亦有部分貨品被揭發以“真假參半”魚目混珠在鄰近地區市面銷售。消費者在市面選購同一品牌產品時難免會憂慮會否有假貨流入,提高警覺,尤其貨源難查究,對部分價格不合理地便宜的貨品更存有戒心,無形中削弱消費意慾。
這對於活在“假貨充斥”陰霾下的內地消費者來說,更“寧可買貴,不要買假”。部分較有經濟條件的內地客,在選購外國商品時,要麼直接到原產地購買,要麼審慎選擇有誠信的代購購買。亦有部分經常到港澳購物的內地客,已甚少光顧價格“親民”的商店,只會到貨源質量有保證的專門店選購。
當“親民價”已再非刺激顧客消費慾的靈丹妙藥,反而成為“消費障礙”,說明“貨真”比“貨平”更能籠絡消費者的心。零售業必須變陣,對症下藥,以鞏固客源。
其中,如何給予消費者信心保證成為關鍵。除了商戶經營要自律,甚至加盟誠信店以增加消費者信心,有關部門亦宜加強抽查市面熱門商品的真偽,以提振消費信心。另一方面,現時不少本地小店多數從鄰近地區取貨,或較傾向關心來貨價,而對貨源不甚了了,這也容易在不知情下掉進售假陷阱。商戶需清晰貨源,對消費者負責,從而建立消費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