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門特區成立後,度過金融海嘯餘波和非典肆虐帶來的經濟低潮,也經歷賭權開放及自由行政策所帶來的迅猛發展,小城由固本培元到政府庫房水浸,只是短短十數年。期間,本澳中小微型企業也遭遇到不同際遇。
有的中小企把握百年一遇的商機,做大做強,當中尤以一些與博彩業及會展業相關行業,如廣告或物流公司最得天獨厚,脫穎而出者更是獨當一面。同時,挑戰亦緊隨機遇而至。澳門是開放經濟體,財雄勢大的外地企業挾充足資金和管理經驗紛至沓來,令不少吃慣安樂茶飯的中小微型企業猝不及防,更因經營技術、人力資源及租金壓力等原因結業。小城過去溫情脈脈的傳統商業環境分崩離析。
面對中小微企業的生存困境,特區政府出台多項措施,包括各項融資計劃、資助飲食店裝修門面及安裝節能設施、組織中小企參展及提供稅務優惠等,雖有助中小企保存一點競爭力,但在強大競爭對手面前,措施卻又顯得蒼白無力。澳門中小企業到底最需要甚麼?
政策扶持漫不經心
中小企不一定要成為大企業,但大企幾乎都由中小企演變而來。澳門中小企業較特殊,受限本土市場環境、城市發展脈絡、人口規模及人文傳統,較著名的中小企以餐飲業及零售業為主,多為家庭式作業,對財務、行政及管理方面的要求較低,且有一種“搵夠就算”的心態,不刻意尋求更多商機或擴大規模,也不重視現代營銷策略。一些食店喜歡休假便休假,一些著名的食品和手工藝品,也容易因老闆榮休而從此失傳。
另一方面,也有一批充滿朝氣和目光長遠的中小企冀打開新局面。他們憑借本身艱苦積累的資本和魄力,經營貿易、銷售、房地產及工程等行業。面對近年舖租急升、人力資源緊缺及市場競爭加劇等重重壓力,仍然等候時機大展拳腳。可是,除與博彩業及會展業相關的少數行業,特區政府對中小企實質性的扶持少之又少,且顯得漫不經心。以公共工程判給為例,政府公開招標及諮詢標的運作模式,本土中小企業在評分上難與老牌或大型工程公司相比擬,獲判標機會極微。唯有退而求其次,參與分判工作。但分判工作做得再好,功勞卻又歸總承建商所有,政府也不會把分判工作納入評分考慮。如此惡性循環,中小型工程公司中標無望,也難發展和提升。
忽視老牌企業貢獻
無論是“搵夠就算”或期望大展拳腳的中小企,均面臨大環境下的各種不利因素。“怕熱就不要入廚房”,中小企要生存就得尋求解決和財富增長之道,面對競爭也無可厚非。可是,政府政策卻往往偏向大型企業和殷商巨賈,大企業要地有地,要外僱額有外僱額,發展勢態所向披靡。反觀政府對中小企的支援卻極其有限。
除上述提到的財務支援,針對性政策及支援服務並不足夠,對保存本土企業的力量疲軟乏力。每當社會對中小企生存空間受到擠壓而稍有怨言,政府就強調尊重市場自由,潛台詞就是不想沾手。從商業到文化,從企業到個人,政府對本土事物一律不看好,卻又高調要求澳門商人“走出去”。但必須要看清楚的是,企業在本土得不到足夠支持與重視,外闖要取得成功,實非易事,最多也只能在“澳門周”熱銷幾項產品。
近年,澳門人的“本土意識”日漸抬頭,當人們關注“澳人澳地”,關注澳門環境保育等以澳門人為依歸的議題時,是否也應關注一下本土中小企對澳門發展的貢獻?是否也應關注到,一些老牌中小企與澳門歷史一脈相傳,應像文物一樣值得保護?
民族資本寶貴資產
更進一步說,以金融海嘯時期某外資博企把在澳門賺得的資金,抽調到外地建新賭場而停建澳門項目為例,不難看出外國資本只把澳門當搖錢樹和踏腳石,只有本土中小企等具民族資本色彩的企業,才會把資金保留在本土,與澳門經濟共枯榮。
台灣於上世紀九十年代金融風暴時期經濟狀況風雨飄搖,就是靠民族資本度過危機。縱觀目前本澳不少掌握經濟命脈和坐擁豐厚資源的行業,本土資金極少,“花無百日紅”,一旦再出現經濟危機,外資企業抽身而退,被政府忽視的中小企能否撑得住局面?
局限於澳門土地資源、城市發展及街區功能劃分,除石排灣及相鄰的路氹城新社區(原聯生工業邨)尚有發展空間,有利中小企發展,其餘已幾近飽和。中央對澳門的發展關愛有加,在《粵澳合作框架協議》等政策支持下,於橫琴劃撥土地供澳人投資,可以說,橫琴將為澳門中小企發展提供新機遇。
橫琴首塊面向本澳企業競投的商業項目,由澳門勵盈投資有限公司投得,擬建商業中心。該項目由全國政協委員、本澳知名商人周錦輝牽頭,集合二十多家本澳中小企的資金及力量共同發展。澳門中小微企實力有限,資金不足,面對橫琴空前的發展機遇,無從下手。這項目若成功,將為澳門中小企指引出路。
集結力量推廣品牌
商業尋求最大利潤,是私人的事業,但商業也為一個地區繁榮穩定作出貢獻,是社會持續發展的前提之一,政府應以合適的方式提供支持與協助;亦應一改過往思路,主動集結本地中小企力量,把本土品牌推廣出去。去年底貿促局主席張祖榮指出,橫琴產業准入及優惠目錄短期內出台,橫琴發展澳門項目評審委員會亦將短期內成立,評審委員會將負責研究評估投資計劃,向特區政府推薦入園項目。項目投資者須為澳門居民或澳門註冊公司;有利澳門經濟適度多元化;具實力及規模,並能帶動本澳中小企參與大型項目等。期望當局對此有更詳細的訊息公佈,讓中小企早作準備。
特區政府對中小企的扶持應盡量做到多方面、多層次,除集結力量等方式,中小企能否得以發展,最終的決定性因素,是人。這裡的“人”包括僱主、員工和客源,當中僱主最為重要。不少老闆欠缺現代化管理意識,管理觀念陳舊落後,除非趕上東風,如近年適逢好年令婚禮行業生意紅火,容易搵食,否則必敗亡無疑。政府對中小企質素的提升,可做得更多,所謂“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協助中小企僱主提升管理技巧及營商理念,對澳門整體商業氛圍的發展將大有裨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