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門將有兩間酒店開業,路氹城承載力提升。政府希望擴大外國遊客比例,以大博企實力和市場網絡相信做得到。倒是澳門半島各行各業,是否已配合客源結構而轉變?
澳門幾家外資博企發跡沙漠,如果連沙漠都能挖出金子,澳門位處人煙稠密的大中華區,難度怎會更高?以前外國遊客不多,因為內地客來得太容易,博企根本不用向外發力。交通瓶頸也是障礙,難以想像位處沙漠的拉城,如果對外交通不暢會是甚麼局面。故機場擴容、目前看來有點過大的新碼頭,對路氹城發展太重要。還有將來的港珠澳大橋和輕軌接駁,都是澳門的經濟命脈。有理由相信,當對外交通管道一一打通,澳門旅遊業會是另一番光景。此前,旅遊業只能按現有條件積極求存。
自從內地豪客減少、訪澳旅客停滯不前,博企已經開始拓展新客源,新項目推廣戰線擴大到整個亞洲區,也許這就是官方數據錄得外國遊客上升的原因。但外國遊客增加和原有客源基礎之間的巨大文化差異,將是大型旅遊項目和本地各行業招客的挑戰。
上周在離島大型度假村觀賞了一場娛樂表演,也許是文化口味,現場西方觀衆比一般節目多,加上不多的本地人和東方遊客,入座率一般。與大型旅遊項目剛開業時,大型娛樂節目極具人氣相比,相去甚遠。除了景氣問題,伴隨客源結構多元而來的初期局面就是:外國遊客高不成、原有客源低不就。
另一個問題是,在大企業的多元市場攻勢下,數字上客源結構確實優化了,大型旅遊項目的人流和業績或許也改善了,如果這些遊客的消費活動主要集中在路氹城,尤其主要對外交通管道已經集結在離島,則澳門半島的商機,以中小企為主的消費市場,必將淪為二線。
半島和離島有所分工不是壞事,也許可以優化半島生活和旅遊環境,甚至令租金下調有利創業和營商,關鍵是半島必須營造有質量的差異化,才不會被邊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