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內地到澳門,中小微企的生存成了近期熱話。雖然兩地企業都經營困難,但面對的環境不同,政府可以針對性推行的政策亦有分別。
內地中小微企生存困難,深層原因是留給民資的空間太小。生存空間有限,加上國企的絕對競爭優勢、對資源的壟斷,以及行政干預過多;高稅賦和種種的不公平競爭,導致能真正壯大起來的民營企業只佔小比例。絕大部分民營企業,尤其是中小微企,不斷地面臨淘汰,成為大企業壯大的墊腳石,是中國經濟發展的犧牲品。
隨着全球經濟結構轉變,外需減少、匯率升值及工資等成本上升,內地中小微企面臨着前所未有的生存危機,當這種生存危機已威脅到社會穩定和經濟安全時,改革經濟體制、開放市場和扶持中小企已刻不容緩,甚至成了中國經濟尋找新增長動力的關鍵。
基於上述發展形勢,遂有了向民企開放市場,包括引導民企進入壟斷最嚴重的金融領域的舉措。亦有越來越多聲音要求為中小企減稅負,向中小企提供產業政策傾斜和信貸扶助優惠。要讓中小企更好地參與競爭,限制國企的不公平競爭行為,尤其是限制行政權力摻和其中、助大國企的現象必然受到正視,成為經濟體制改革的重中之重。
如果內地向民資開放市場、限制國企壟斷行為,必然亦會影響到澳門。最近幾年澳門社會一直在探討糧副食品供應渠道的壟斷問題,認為這是導致澳門物價偏高的元兇。澳門社會大可密切關注內地經濟體制改革,借機完善澳門與內地的貿易和資源商品供應。
至於澳門中小企面臨經營困難,非體制與市場的錯位,正是市場化的運作結果。龍頭產業對社會資源的佔用雖非借助壟斷手段,但接近壟斷效果,如人力資源的流向等等。中小企業成本上升,則是種種壟斷效果下的產物。中小企的生存困難雖未至於威脅整體經濟可持續發展,但同樣是社會穩定的隱憂,亦影響着澳門產業走向多元。
要為種種市場化結果解套,借助的同樣是政府行政力量。內地要更大程度上還原市場經濟,澳門則要向中小企提供更多政策援助和資源傾斜。但內地也好,澳門也好,企業要生存,最終靠實力,內地民營企業要解決的是發展掣肘,澳門中小企業要面對的顯然是增強實力。除了人資政策傾斜、成本津助,中小企如何提升管理素質和改變發展觀念很重要,其中包括重視員工培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