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雲旋風式訪澳,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啟發。談到博彩業以外的中小企業、服務多元化,馬雲斷言將是澳門未來發展的重要領域,還說“如果我天天在澳門,必定天天在琢磨這事”。這句話的價值,不在於肯定中小企業和服務多元的前景,而在於要“天天琢磨這事”。對照馬雲的發展經歷,如果澳門的中小企業和服務多元化真有前景,那也不是天掉下來,或機遇送上門的,而必定是挖空心思、無中生有。
過往多少年來,多少專家學者為澳門診斷把脈、指明發展前路,但結果都不甚了了,甚麼原因呢?有可能是難度太大、配套條件缺乏,甚至乎時機未到。但更重要的還是,澳門社會並沒有花盡全力去琢磨和打拼。澳門人生活得太安逸了,還沒有窮到要盡力一搏;對未來前景和地區合作,沒有要競爭得一席位的意識,甚至對被邊緣化漫不經心。
想想澳門回歸十多年的經濟騰飛,不少居民作出了巨大貢獻,甚至還有不少人作出了犧牲,抱怨生活壓力太大、生活環境不再閒適。但這個匯聚財富和機遇達到空前規模的“黃金十年”,談不上是澳門人“琢磨”出來的,而是“送上門的政策”加“吸引上門的資金”。
隨着這兩年內地輸送資金和消費的管道收窄,未來的發展和轉型真的要靠澳門人自己好好琢磨。該如何憑已有的發展基礎、已經累積的財富和經驗,好好運用自己的腦袋,走出一條澳門人更願意、也更持續的路。
馬雲說“全球就澳門最有機遇!”不一定是恭維,他看到的或許就是市場+政策+財富,這樣的條件比他當年發跡的家鄉浙江,甚至如今內地大部分省市都要好很多。如果更缺乏資源和基礎的地區都可以“無中生有”發展起來,澳門有甚麼理由不能變出更多花樣呢?所以關鍵就在於澳門人花多少心思去琢磨,又花多少努力去打拼。
本地中小企業的機遇不會少,除了已經擴大的市場還有大企業可以合作,也有電商可以幫助“走出去”。政策扶助可以更好,但目前的投放已是史上最多,社會關注度前所未有。澳門社會更需要的是開創精神,改變現狀和創造未來的魄力。
大企業如博企可以更積極地“走出去,引進來”,不要坐等政府引客招商。既然非博彩元素已經增加,如何有效應用,以配合客源結構的大洗牌,大企業要走得更前,小企業也有重任。套用馬雲的說法,大家都要好好琢磨一下澳門未來的路該如何走,中小企業和多元服務該如何發揮更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