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創有資金更要配套
去年賭收錄得逾三千六百億元歷史新高,經濟基調“硬淨”,澳門機遇處處。
小城長久以來缺乏規劃及發展目標,沒有前瞻地創設特色各異的商業區域,讓中小企業有更多經營地點選擇,分流消費群體。居民、旅客來來去去局限一兩個消費旺區,最終祇有為數不多的商業區域受惠經濟急速發展。旺區舖位“物以罕為貴”,成為舖租飆升、市場炒作的焦點。
處於急速發展期的澳門,本是企業擴張發展的好機遇,奈何經營成本跑得更前。一線旺舖租金已升至天價,中小企難以負擔,有能力進駐的本地大企業亦所剩無幾,旺區成為外資天堂。人流暢旺,中小企祇能望其項背,退守二、三線區域以換取生存空間。特色店舖更是買少見少,執一間,冇一間,紛紛淹沒在經濟發展的洪流中。
從近年的施政方向及推出的優惠措施可見,行政當局掌握中小企發展情況,給予支援措施,但中小企憂慮的核心問題始終無法解決。不僅僅是越見嚴重的人資緊張,亦包括欠缺發展規劃、城市接待力有限及租金成本上漲等。冰封三尺,非一日之寒,問題串連在一起,造成今天中小企進退兩難的經營困境。
中小企無疑是推動社會創新及經濟多元化的重要驅動因素。社會上近年鼓勵青年創業,更以金錢支援,但租金成本上漲,資助最終肥了物業投資市場,資源投入未達到促進中小企創新的效果。政府施政動機良好,卻有可能進一步推升租金,擠壓中小企利潤空間。
實際上,大部分青年創業除了欠缺資金,還缺少實際營運經驗、市場宣傳渠道及人脈關係,即使有資金支持,也不見得能夠如願成事,最多是延長生命周期。正如本版介紹的自創運動服裝品牌,單是尋找內地廠商就摸索了兩年,捱得過當然好,捱不過之前的努力就付諸東流。又如政府有意發展文化創意產業,但生產環節始終是文創企業的一大挑戰。沒有廠商願意生產,再好的創意永遠只是創意,沒有市場化的可能。
社會期望檢討青年創業計劃,加入創業配套服務、成立專責部門跟進創業個案,或鼓勵已於市場運作一段時間的成熟企業,“以老帶新”為青年創業提供經驗指導,甚至搭建各類資源平台、商品目錄,讓創業者更快掌握市場訊息及人脈渠道,或許比單純的資金支持更有實效,更能全盤完善創業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