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檔期在平淡中度過,景區生意再遇冷,商戶叫苦連天,有的索性假日閉門,不想“
拍烏蠅”。此時,廣州公佈該市十一區解封,意味着疫情風險開始降溫,期望其他地區陸續帶來喜訊。
自廣東疫情急轉彎,打亂了澳門一連串的經貿活動、節慶盛事安排,辦與不辦、是否延期成為主辦方頭痛問題。由於疫情難料,只能隨機應變,對於下半年的規劃安排,更要見機行事。為了減低疫情的影響,各方已再三告急,如不構建免疫屏障,推動復甦舉步維艱。
當下旅遊環境難測,本土潛力仍需深挖。近日電子消費優惠啟動,幾乎成了居民消費的動力,金融機構提供的額外立減優惠更起到刺激作用,令市場不致一潭死水,但已沒有了去年衝動消費的氣氛。
去年消費卡首次推出,居民立時啟動了“買買買”的消費模式,令沉靜已久的市場登時活躍起來,首十天消費了五億六千多萬。時隔一年,居民已理性看待“消費補貼”,霎時衝動大減,更多是“慢慢使”、有實際需要才消費,同樣是啟動首十天,政府向市場注入了四億七千多萬的消費額,“應使則使”成為主流。
當商界為撬動內需而發愁,內地電商市場卻熱鬧非常,“六一八”網購節已成另一掃貨盛事,各大電商平台宣傳預熱,很多居民的“消費額”早被鎖住了。然而,在理性消費的主調下,貨比三家亦成居民消費習慣。要真正撬動居民消費力,甚至拉動乘數效應,將比過去更困難。
本期電消計劃的初衷,是提振內需,拉動乘數效應。起首方案的受惠面覆蓋了外僱。如今電消計劃依然是提振內需的重要手段,如何進一步挖掘潛力,絕不容易。然而,面對疫情反覆,粵澳收緊核檢有效時間,促使部分外僱留澳住宿,他們亦成為了本土消費的動力。政府宜適時研究,外僱的消費力對促進內需的影響,考慮向他們發放以“立減”為主的電消優惠,既支持本土消費,同時有拉動乘數效應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