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交優先是當局交通政策的主軸,輕軌投入服務在即,新巴士服務合同亦快將公之於世,社會關心未來輕軌與巴士服務如何互補,令公交服務能有質的提升。
本澳公交服務建基於政府財政投入。自新巴士服務模式開始,政府便以公帑補貼成本,冀為普羅大眾帶來更方便的公交服務,以緩解本澳的交通困局。毋庸置疑,本澳公交服務在近年有所提升,巴士線路覆蓋全面,乘客人數屢創新高。但社會對公交服務仍有意見,問題究竟出在哪裡?
輕軌一直被視為有助解決本澳交通問題的良方。但好事多磨,擾攘十多年後,輕軌氹仔段終於可望在回歸二十周年紀念日前開通。但何時能接通澳門半島?澳門段輕軌何時啟建?怎樣與內地城軌實現無縫對接?至今都是未知數。
輕軌氹仔段票價雖未公開,但可以肯定的是絕對不可能與成本掛鈎,意味着政府必須在整個公交系統中投入更多公帑。既然增加投入公帑,就應產生更好的社會效益。然而,目前輕軌與巴士服務如何有機結合,離島公交如何實現“輕軌為主、巴士為輔”?輕軌與巴士之間是否會有轉乘優惠,以解決本澳跨海公交的困局?有待政府官員解畫。
另一方面,按當局所言,輕軌支付方式仍停留在“原始”年代,與已推行電子支付的巴士服務存在落差。未來若要鼓勵居民、旅客多用輕軌服務,就必須將輕軌線路與巴士線路作有機整合,令乘客能利用轉乘服務,相對經濟、省時到達目的地,因此一套能整合輕軌與巴士間的電子支付系統必不可少。
在發展大型集體運輸系統上,本澳蹉跎多年,令整個公交服務完全依賴巴士,巴士壓力與日俱增,更不斷增加道路交通壓力。面對將來,輕軌澳門段何去何從,新屆政府應要果斷,條件可行的,及早訂定線路規劃,逐步付諸實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