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屆特區政府第二個工作日,本地電子產品回收工作邁向新台階。環保局昨宣佈推出“電子及電器設備回收計劃”,重點回收相對大型的家居廢舊電器及電子設備,當局更免費向公眾提供預約上門收集服務,舉措便民,預料計劃實施後,胡亂棄置廢舊家電情況將有所改善。
本澳現時每年約處理七千噸廢舊電子電器,這些產品含重金屬及化學物質,成功回收和適當處理,可轉廢為材,惠及環境以至社群大眾。環保部門過去常遭社會批評環保工作欠力度,回收工作被轟原地踏步,又或講多過做,嚴重落後於其他城市。不過,環保局近年在回收電子產品已急起直追,實施兩年多的“電腦及通訊設備回收計劃”,回收量達七萬三千多件,公眾受落。
今次“電子及電器設備回收計劃”,可謂“電腦及通訊設備回收計劃”的延伸版,上至雪櫃、冷氣機、洗衣機、電視機,下至小型家電設備等。兩計劃相加,回收範圍基本涵蓋一般家庭普遍觸及的電子產品,接近鄰埠的“四電一腦”。現今社會物質越來越豐富,電子產品日新月異,更新換代速度快得難以想像,雖然電器商舖多向消費者提供免費搬走舊家電服務,但個別搬運工人貪圖方便,隨便棄置到公共地方,不但加重清潔專營公司壓力,送到焚化中心處理亦會影響環境。當局不妨考慮與電器銷售商合作,擴大回收效力。
新計劃的另一着眼點是免費向市民、學校、非牟利機構和政府機構提供預約後三日內上門完成收集的服務承諾,無疑對長者、行動不便等人士是個喜訊。不過,這項“無償”舉措雖然便民,但也是“雙面刃”,必須加強宣傳,以免被部分人錯誤解讀,產生“隨時更換電器都有政府埋單”的觀念,變相製造更多電子廢物。
上述兩項計劃應視作鼓勵大眾回收的開端,當局應不斷檢討,適時調整計劃內容。更應放遠目光,訂立長期措施,如上述計劃實施一段時間後,考慮由“無償”變“有償”,以點帶面,推動社會貫徹“污染者自付”理念,鼓勵居民“應買則買”,盡可能延長電器使用壽命,控制電子廢品的產生,以達至計劃實施的初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