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政府為紓緩旅遊旺區的承載壓力,不僅在節假日人流高峰期採取人潮管制措施,亦推出幾條步行路線,小試牛刀,引領旅客走入舊區,分流過於集中的人潮。從不少旅客的“用家角度”,步行路線的宣傳、途經的旅遊景點吸引力,以至交通配套等,都有改善空間。
小城不少具歷史文化價值的景點分散各區,旅客除了考慮景點的背景是否有足夠大的吸引力外,到達景點的交通是否方便、清晰,更成為決定因素。尤其現時旅客普遍在澳逗留一天多,時間有限,必定會對行程有所取捨。部分要花時間“捐窿捐罅”才可去到的景點,本身沒有強大吸引力又沒有足夠配套,多數會成為“下次再去”的行程。
具有歷史價值的景點,難免予人正經沉悶的感覺,若加以包裝,注入時下旅客喜歡的旅遊體驗元素,把一貫的“文字表述”轉化成影像,從趣味角度講述歷史故事,並可透過一些小遊戲,讓旅客有所體驗,自可提升玩樂指數。
除了舊景點必須注入新元素,周邊舊區同樣需要活化,才能為旅客帶來新鮮感,延長旅客在舊區的停留時間,當中餐飲、零售等配套必不可少。現時舊區大多十室九空,沒有滿足旅客需求的元素。如何重新規劃?首要適度引入與舊區氛圍搭配的消費元素,並加以重整、活化。
此外,更可透過一些鼓勵措施,因應舊區本身特色,引入一些傳統甚至已經失傳的古舊行業,透過展示傳統手藝,成為該區的一道“風景”。如日本早年已針對個別“國寶級”傳統行業給予政策支持,為了讓行業得以傳承,不致國技失傳,對傳承者更作出經濟上的大力援助,讓其無後顧之憂,繼續守護傳統行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