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經濟疲弱,股市波動,同一時間氣候變化給全球自然生態系統和社會經濟帶來嚴重影響,澳門不能獨善其身。環境保護和經濟發展往往被看成對立,但隨着綠色經濟的理念逐漸普及,重視環保不再只有投入和支出,還為企業、社會帶來創造財富的契機。澳門以產業適度多元發展為目標,推動綠色經濟不僅可改善居住環境,更可成為社會繁榮的驅動力。
綠色經濟是指商業活動與環境和諧並存發展的一種新經濟形式。涵蓋內容廣泛,各行業都有能力為綠色經濟貢獻力量,如減少資源浪費、提高資源效率,利用技術保障環境效益等。
環保產業是綠色經濟的重要一環。政府舉辦多年“澳門國際環保合作論壇及展覽”,為環保企業搭建綠色產品、技術展示和交流平台,成效初現。但澳門地方小、市場細,缺乏大型工業和成熟技術,產業成長遭受阻力。政府不僅要完善有關法律法規,規管公營機構的運作,如綠色採購比例、處理廢物等,還要鼓勵研究和開發綠色新技術,培養環保業專才。
據統計局資料顯示,去年焚化中心處理逾五十萬公噸固體垃圾,按年增百分之十一點三,如何達到減廢減排值得公眾關注。去年本地回收業曾發起罷市行動,箇中癥結在於行業營運空間不足,成本高、利潤低,人資短缺。當局可參考香港“環保園”做法,以可負擔的租金為本澳回收再造業提供長期用地,鼓勵業界發展先進循環再造技術。
當局開展“綠色企業伙伴計劃”、“綠色學校伙伴計劃”、“澳門環保酒店獎”等項目有助社會提高環保意識,但成效不彰。那邊廂,鼓勵企業和社團使用環保節能產品和設備資助計劃卻廣受歡迎,證明適當的經濟誘因可發揮催化作用。
綠色經濟與日常生活很接近,全球每年有數以千噸衣物被丟棄,有國際大型連鎖時裝品牌上周舉辦世界回收周,在全球三千六百個門店推行,回收的衣物會用作原料、製成新產品,或捐給有需要人士。此舉受到全球廣泛關注和支持,不僅響應綠色消費口號,還樹立起良好企業形象,贏得消費者信賴,創造了長遠經濟效益。
澳門產業發展要摒棄只追求經濟增長,卻忽視對自然生態的影響。當越來越多人重視身邊環境,認識到自然資源的珍貴,便會成為經濟發展的趨勢。政府、企業若可把環境成本納入考量,在追求經濟成長的同時植入綠色思維,將令綠色經濟向前邁出更大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