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址:澳門福隆街
簡介:包公廟,原本所以紀念宋朝時代包拯者也。世人咸慕昔日包拯之審案正直無私,迷信者更故神其說,謂其能兼理陰陽,驅邪治鬼,且能驅除癘疫。蓋古人未明疫症傳染之道,於無可奈何時,寄希望於包拯護庇耳。藉神謀活者遂乘機握造事實,以堅衆信,說得神靈活現,煞有介事者。澳門包公廟創建時期,亦有一番神話,茲姑將其錄出,聊作該廟之原始歷史。
相傳澳門包公廟之包拯神像,本來於清朝光緒年間,由一位居於三巴門附近之老嫗,自佛山迎來澳門,奉祀於其家中者。當時坊人大多迷信,向其祈求問卜,每獲巧驗,於是衆皆神之,適因光緒十四年,澳門疫症流行,有提議請扛該神像遊行保安者,竟然獲得寧謚,故坊人後遂倡議集資建廟焉。 據說坊人募得巨資後,正在三巴門附近選擇地點,架棚籌備興築之際,詎於某夕,該棚之看守人竟謂在夢中得到包拯示意,指點建廟之正穴,並囑在該處附近空地發掘,定能獲得信物云云。弄衆皆信以為然,果在現廟後座西南角處,掘得包拯玉印一顆,有重重之紗紙及紅布封裡 看,惜於發掘時竟被鐮傷一角。因此坊人靈之,就在此地穴築廟,即今之包公廟也。該顆包拯玉印,向供設於神壇上,廿餘年前始告失蹤耳。 包公廟,創建於清朝光緒己丑十五年(一八八九),至翌年始竣工落成。廟前橫列幾座,深達數重,疊閣層樓,有古廟風格,處於三巴門福慶街,與鏡湖醫院毗鄰,左側尚有醫靈廟、呂祖仙院等,建築如出一脈,想或當年同屬一廟宇者,後來才分家,各立門戶耳。蓋該廟之街坊值理,素已構訟不已,試觀其“包公廟憲論遵守碑誌”,即見一斑也。茲將該碑抄錄如左: 蓋聞禮樂祀典,食德當以報功,緣光緒十四年(一八八八),上天降疫,人心淒惶。茲我三巴門合街善信,叩禀上天,恭請包丞相遊鎮保安,藉賴神靈顯赫,法雨宏施,闔街老幼,均沾德澤,海國安瀾。近念神靈扶祐,無以為報,故闔街善信共議倡建廟宇,在三巴門千秋香火之隆恩,崇奉包丞相府。厥惟功勳宋代,姓字昭彰,護國匡君,既著於夙昔;民安物阜,尤炳於今茲。經始於十五年,合街梓友十九人倡首,某等聯呈具禀,蒙當局批給空地一段,以為廟址,並准免納各項租鈔。爰集同人設柬勸捐,某等先自倡捐,並本澳與及外埠仁人君子,遠而湖海客商,近則村莊衆言,咸勃勃焉資財之樂助,巍巍乎廟貌之觀瞻。從此建廟以來,相安無事,任由三巴門倡建值事管理。不料於光緒二十三年(一八九七),有別街外人爭論,將是年六月十七日某等再呈,復蒙當局批明,所有廟內香燈章程,一概永遠歸三巴門倡建某等協同輪流管理,如有別街外人,不得藉端擅理。蒙當局批准之後,各家遵守,惟是皆屬同人,莫不昭誠心而祈景福也。謹將示諭特立碑,永致久遠,庶免後人混亂焉哉。際此人傑地靈,民安物阜,是以惠澤宏深,昭格愈隆,誠可報答神聖之鴻庥矣。是為記。光緒廿三年歲次丙申六月十七日示,三巴門闔街衆信值事等公開立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