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珠澳大橋拱北隧道全面建成,標誌着大橋珠海連接線全程具備通車試運營條件,同意交付使用。拱北隧道橫穿關閘大樓北側珠澳口岸區域,是珠海連接線的核心控制性工程,內地首次採用“曲線管幕+凍結法”工藝,其管幕長度、管幕面積和凍結規模均刷新同類隧道的施工紀錄,也是世界最大斷面的公路隧道。
拱岸下開挖八層高
拱北隧道全長二千七百四十一米,雙向六車道設計,是港珠澳大橋主體工程與內地連接的唯一通道。隧道從地下穿過關閘與拱北口岸之間,受地形和環境所限,隧道按照“先分離並行,再上下重疊,最後又分離並行”的雙向六車道方案設計,由海域人工島明挖段、口岸暗挖段,以及陸域明挖段三種不同結構的隧道連接而成。
施工的最大難點是長二百五十五米的暗挖段,該段地處口岸區域的正下方,需在泥潭一樣的高富水地質結構區開挖斷面三百三十六點八平方米,高二十一米,相當於七、八層樓房的高度,約等於一個豎起的籃球場大小。
超級“大冰桶”防滲
承擔施工的中鐵十八局集團項目經理潘建立表示,為不影響關閘與拱北口岸通關,需先用世界最長的曲線管幕,搭建一個長二百五十五米、直徑二十四米的超級“大冰桶”,相當於用十萬台電冰箱來凍結軟土。再在凍土結壁保護下阻止頂管外側水土進入,並把斷面分成“五台階十四部”來開挖,才能確保隧道施工安全與口岸運作不受影響。這樣的施工技術,在過去想都不敢想。
珠海連接線可試運
拱北隧道的建成,標誌着港珠澳大橋珠海連接線關鍵核心技術取得重大突破。其中在拱北隧道建設的五年多裡,既確保六億多人次和一千六百萬車次車輛的安全通關,又開創出國內首例“曲線管幕+凍結法”施工方法,其管幕長度、管幕面積和凍結規模均刷新同類隧道的紀錄。
拱北隧道工程已於今年元旦前夕通過交工驗收,驗收專家組認為港珠澳大橋珠海連接線項目通車段符合設計及技術規範要求,工序控制嚴格,工程質量可靠,具備通車試運營條件,同意交付使用。
港珠澳大橋珠海連接線起自珠澳口岸人工島,西行下穿拱北口岸、跨前山河並穿越加林山後,止於洪灣,總長十三點四三公里。全線採用雙向六車道高速公路標準建設,其中南灣至洪灣互通段已於二○一六年九月九日率先通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