渡船街一號“拆唔拆”擾攘多年,直至年初當局無把其列入文物清單,意味該建築物或不列作文物。有住在毗鄰的住戶反映,風災後該處外牆棚架嚴重受損,且有大樹倒塌撞毀建築物一角落,當局已派員清理,但仍有部分棚架竹枝折斷和變黑,搖搖欲墜,行人過路提心吊膽。加上荒廢多年,雨水積聚,引發鼠患和滋生蚊蟲,期望當局盡快處理,並決定建築物去留。
未列文物又不批拆
位於渡船街和亞利鴉架街交界的渡船街一號的去留問題糾結多年,今年初文遺會以十三比三不認同把該建築列為受保護文物,未有把其列入文物清單中;新橋坊會理事長表示,風災後他曾連同本地註冊工程師、建築師及業權人到場視察建築物受損情況。當時業權人向其展示信函指,數名業權人獲悉相關消息後,早在二月再向工務局申請拆卸工程准照,惟至今約七個月未獲回覆,故未有處理外牆棚架受損部分。
他稱,當局曾要求業權人暫停拆卸工程,是因為當時社會有意見認為其具歷史建築價值應受保護,惟年初當局已公佈未有把其列入文物清單,是否代表可重啟拆卸程序又模糊不清,“無論拆唔拆,首要顧及行人安全”。認為政府須盡快釐清相關問題及處理受損的棚架部分,確保安全。同時,視察期間見有工程人員清理倒塌樹木,當時已圍封相關街道,但在無人駐守的情況下不少居民都誤闖進內,“有位伯伯行過後成身都係灰”,認為當局清理工作時,應派員駐守及引導途人行走正確方向,避免誤闖發生意外。
引發鼠患孳生蚊蟲
另有住在渡船街一號毗鄰的住戶表示,由於建築物曾展開清拆工程,在天台上可見到建築物內部清空,堆滿雜物和建築廢料,風災後加上雨水積聚,引發鼠患和孳生蚊蟲,“惹來好多老鼠蟑螂”。期望相關部門關注衛生盡快處理,決定建築物去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