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鼓勵青年創業,憑着年輕人的跳躍思維、創造力,為科技創新引入帶來新點子,且有成功例子來自初創企業的成果。本澳也大力發展青創,從資金援助、孵化空間多方面支持青創,但普遍青創企業較多停留在傳統行業。
誠然,科企數量已較過去增加,但更多是借鑒內地成功經驗,稍作改動引入澳門,原創性有待提高。近年高等院校研發技術開始漸見苗頭,屢獲佳績,談及走向市場化,眾多瓶頸有待突破,產學研如何發展,院校與商業如何結合,各方仍摸着石頭過河。
創新之國以色列,創新科技發展迅速,當中大學起着重要關鍵培育作用。以色列的大學裏每四人就有一人創業,大學孕育了以色列過半的企業。高校創業配套完善,內有風險基金給予創業者起步,亦有科技成果轉化機構和技術代理公司,技術代理公司相等於“孵化器”,助有潛質的技術進行鑒別、篩選,協助專利技術申請成立公司,並幫助找到天使投資。完整孵化鏈,突破創業者制約,同時令學者、學生從理論走向創新和應用,為經濟、社會帶來發展動力。當地政府亦成立“創新局”,專門為青創鋪橋搭路,在以色列每個城市,都有創業資訊中心。由退休的創業者免費解答創業者疑難雜症。
行政長官候選人賀一誠發佈政綱中着重科技應用領域發展,當中提及推動科技應用創新,培育適合澳門發展的高科技產業,採取引進與培育相結合方針,這無疑為澳門科創發展指明路向。然而,無論引進、培育,科技發展必須依靠人才推動,如何令“無資金、無團隊、無經驗”的三無人才成功起步,由零到一,並向高質量發展,需要當局政策措施,制訂全面周詳計劃推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