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港水患問題長年困擾澳門。澳區全國人大代表聯署建議,藉劃定澳門特區管理水域及《粵澳合作框架協定》正逐步深化,澳門內港水患整治工作應作為區域環境共同治理的首要議題,雙方應加強合作,大力推進內港擋潮閘工程建設。
持續威脅低窪區域
澳門特區政府要為澳門水域未來的管理開發做好規劃,管理好、使用好、發展好澳門水域,充分發揮中央及廣東省支持特區發展的政策效益。在衆多相關的問題中,如何根治內港水患問題便凸顯出來。內港海傍區是澳門最重要的客貨上落點和繁華商業中心之一,城區內中小商戶林立,有不少百年老店和具歷史文化價值的建築物。但該區域防洪(潮)標準不足五年一遇潮位,水患災害頻發。
內港海傍區水患除發生頻繁外,還具有受災害影響範圍大的特點。內港水域兩年一遇潮位一點六米(澳門平均海平面高程系統,下同),實測天文大潮最高潮位一點七四米,實測風暴潮最高潮位二點九八米。海傍區除青洲山、紀念孫中山市政公園局部高丘外,台山、筷子基、沙梨頭、十六浦、司打口、下環等低窪區域(街面高程一點三四至三點五米)均處於水患威脅之下。
多次建議提案解決
通過調查分析,內港海傍區水患主要成因是風暴潮、天文大潮及強降雨造成。澳門特區全國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也曾多次提交建議或提案,要求解決內港海傍區水患。因此為保證澳門特區的長期繁榮穩定,管理好、使用好、發展好澳門水域,十分必要徹底解決內港水患問題。
考慮到澳門地區土地所有制特點,經研究分析,在灣仔水道河口處興建擋潮閘是抵禦風暴潮的有效工程方案。擋潮閘可由三個分部工程組成:水閘、船閘和管養區域,功能以擋潮為主,兼顧排澇、航運和景觀。
優化一河兩岸景觀
由於工程所在位置為珠江出海口,加上改善工程將為一河兩岸的環境帶來變化,同時工程範圍已超出澳門管理的水域,受管理權所限,澳門單方面不可能成事,必須透過粵澳合作共同促成;工程亦涉及澳門與內地規劃部門和流域機構的多方溝通和協調,當中粵澳的溝通和協調至關重要。雙方應共同探討長遠解決內港水浸問題的方針,共同優化河岸整治工作和一河兩岸城市景觀,達至互惠共贏。
因此建議藉着劃定澳門特區管理水域及《粵澳合作框架協定》正逐步深化的巨大契機,澳門內港水患整治工作應作為區域環境共同治理的首要議題,雙方應加強合作,大力推進內港擋潮閘工程建設。粵澳形成更全面和深入的合作新格局,在協同發展的戰略目標下,從通關、交通、城市、環境、水患整治等作區域性的整體規劃,聯手打造和拓寬區域優質生活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