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斷加劇的老齡化問題,對護理需求帶來挑戰,尤其本澳護士人力資源緊張。面對醫護人手短缺的全球問題,政府宜及早制訂長遠政策和人資規劃,未雨綢繆,培養本地醫護人員及制定合適政策,以利公營醫療服務的擴展,並減緩公、私營醫療機構的人資發展不平衡。
人有生老病死,每一階段都離不開醫院,護士作為與患者接觸最密切的群體,確保人力資源充足尤為重要。本地護士人手不足已非一日之寒,有護士團體指日本、台灣、香港、新加坡等鄰近地區平均每千人護士比例五至六名,本澳僅得三點七名,與鄰近地區存在差距。特別是私營醫療機構面對人員流失、人手短缺問題嚴峻。
按衛生局委託香港中文大學開展的澳門醫療發展規劃及人力資源需求研究,提及本澳人口較年輕,減少住院和慢性病醫療服務需求,護士對應病床的資源配置較香港優越,貼近美國和澳洲部分地區的建議比例。更估計至二○二六年,本澳主要三家醫院僅缺三十名護士。
本澳護士比例足夠與否,雙方似各執一詞,但以私營醫療機構或居民的觀感,當下本地護士人手緊缺毋庸置疑。不少具經驗的醫護人員傾向轉投公職,私營醫院人手流失率大,唯有急聘外僱補充。但因文化、要求、臨床經驗不一,本地化的培訓需要時間與人力。加上近年內地醫護人員待遇不斷改善,聘請亦趨困難。更不能忽視的是,護理人員輪番轉換,監控保持醫療質素、穩定服務,令病患得到適切護理尤其重要。
隨着未來公營醫療服務的擴大,預料與私營醫療機構人資發展的不平衡將進一步加劇,發展公營醫療服務,也要維持一定的私人醫療服務,讓醫療各展優勢,讓居民有所選擇。政府有必要建立全面的護理人力資源規劃,按計劃培育更多高質素護理人員,或可考慮參照教師津貼的方式,為私營醫療機構的本地護士提供特定資助,又或研究制定政策縮窄兩者差距,保障全面的醫療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