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創新講求社會氛圍
鼓勵青年人創業,無疑是推動產業多元和青年人多元發展的途徑之一。除了政府援助計劃生效,過去幾年已有機構和團體以不同方式輔助青年人創業和孵化新項目。不管是新意念,還是新技術,只要敢於嘗試和冒險,青年人有機會有途徑獲得資助和援助。
各種資助除了成功孵化小型創新企業,當前最大的作用還是推動創業風氣,改變社會對年輕人出路持有的單一傳統觀念,諸如穩定、高收入和政府工等等。關鍵還是包容心,容許青年人作各種新嘗試,容許創業和創新的過程中出現失敗,所以,對於資助公帑的運用,相信社會也必須要有相對開明的態度。
創業與創新雖然是兩種不同概念,但放在資金和經驗有限的年輕人身上,往往必須兩者兼備。否則,僅僅是創業而沒有創新,估計很難在已經成熟甚至競爭白熱化的商業市場裡突圍而出。
創新有兩種模式,一是靠技術、一是靠意念。環顧世界各地,年輕人創業而迅速冒起的往往是資訊科技領域,一來隨着科技不斷進步,應用市場不斷變化,新的市場推陳出新。大企業可以帶領潮流,但中小企和個人更具靈活性,可以很快找到發展空間和市場空白。比如智能手機面世所創造的手機軟件市場,便為很多中小企業和編程人員提供了新的生存空間。二來,資訊科技是年輕人的長項,成人社會只有順勢而為,無法與之爭鋒。
至於靠意念創業,要麼是對新技術的應用,要麼是掌握到新的服務空間。過去幾個月,透過微博見證了一個成功創業個案:內陸三線城市一家代購韓國潮品的小店,開店不足半年,便以加盟方式發展到五間門市,如今正向二線城市進發。其成功要素一是利用了微博和微信等社交網站,定期發放新產品推介訊息,不但成功建立顧客群,更吸引了加盟商。其次,店主捕捉到內地顧客崇尚韓國潮流的心態。對潮流產品的觸覺,是創業者都必須擁有的,上述個案的成功之處,在於能將各種有利的新元素綜合運用。
創業和創新既是一種文化,更是一種價值觀和思維模式,除了社會風氣,跟教育也很有關係。一個保守固化的、不鼓勵年輕人突破框框條條的社會,不可能會有活躍的創業和創新氛圍。一個教育制度應試化、傳授知識範例化的社會,也不可能培養出具備創新思維的年輕一代。如果社會一直要求的是聽教聽話的下一代,就不可能對講求自主、挑戰的創業創新和多元發展有太大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