備受社會關注、研究多時的內港防洪排澇優化方案終被敲定,群力智庫中心副理事長梁鴻細樂見當局落實措施,使內港居民與商戶生命安全及財產獲更大保障。惟計劃屬短期措施,加上全球變暖、氣候變化大等問題日益嚴重,他認為優化方案採用的二十年標準仍有改進,必須研擬對策,致力減低因颱風和風暴潮等災害性天氣對低窪地區帶來的不良影響。
當局公佈,優化計劃將興建半活動式、活動式及鋼筋混凝土三種方式結合的防洪牆。梁鴻細對此稱,計劃中興建防洪牆的範圍涵蓋水上街市、十六浦等地;並延伸至媽閣範圍,防洪線較長,結合全活動、半活動式防洪牆使用,不礙媽閣廟附近自然景觀,亦能在海水倒灌、風暴潮來臨時發揮防潮作用。鑑於全球極端氣候已成常態,相信澳門今後要面對極端氣候的情況將持續增多。
他指出,官方有計劃抵禦二十年一遇洪水標準,現只透過有關數據分析;但長遠看來,隨着氣候環境變化而變化,當中存有太多不可預見因素。優化計劃只是短期措施,既然特區政府財政相對穩健,何不根據實際狀況,在平衡防洪標準與景觀等多方面因素後,考慮提高優化方案中二十年洪水標準,提升防洪成效。
整治路環水浸
除內港一帶存在水浸問題外,路環居民和商戶亦長期受此困擾。梁鴻細指出,路環區不少渠網淤塞多時,每逢風雨季節必浸。促請政府痛定思痛,藉完善內港環境之時,決心整治離島這個“老大難”問題。
文化局正就路環《荔枝碗船廠片區不動產評定》進行公開諮詢,他認為政府未來可在條件許可下,擴大規劃範圍,高度結合地區情況與路環舊市區可持續發展需要,全面檢討路環整體規劃,徹底解決該區水患,善用本土歷史與旅遊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