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遊業是本澳經濟復甦重中之重,如今客量冰封,旅遊業處水深火熱,周邊行業如會展、文創、娛樂等艱苦經營,人才漸流失。以旅行社為例,原本四千多名在職僱員,去年已減少近千人,部分留守者亦轉為兼職,對企業、行業是損失,亦不利推動澳門經濟多元佈局。
由於連續錯過節日復甦檔期,企業對未來該何去何從,繼續艱苦堅持還是結束,左右為難。許多企業計劃裁員、減薪,縮減營運成本,確保最低限度運作,先求保命。當下自身難保,亦難以兼顧一批批經驗豐富的人才流出行業。
然而,本地人才難覓,若資源不斷流失,他日經濟環境好轉,可能欠缺到位的人資配備助力復甦。參考外國知名企業在經濟環境低迷時,反其道而行,廣納人才,利用危機,最後成功超越競爭者。當然,逆市而行具風險,不是所有企業能仿效,需要一定的實力基礎和對企業可持續發展的信心。
現時市場信心萎靡,企業對後市越趨悲觀,政府宣佈推出八措施救市穩信心,惟當下疫情陰霾未散,企業難以判斷這波危機將至何時,並因通關政策、防疫措施隨時變化,阻礙企業決策和部署,經營策略淪為被動應變,由進取退為保守。
誠然,應付眼前經營固然重要,但要走出困境,保住員工亦是保住未來復甦的動力,尤其個別行業人才本已不多,一旦轉行是對行業的巨大損失。
對於仍能穩住經營的企業,宜發掘員工潛能,利用員工開拓多元業務和銷售渠道,共同學習進步;部分行業就業不足,宜適時提供更多彈性計劃,留住人才,並積極向員工描繪前景和清晰的職業發展路徑,創設條件讓員工在公司內部流動,盡力留人。疫下鞏固雙方的僱傭關係,有助未來走得更遠。
另一方面,政府宜加強疫下措施、政策的透明性,一旦本地出現疫情反覆,盡量讓外界掌握疫情控制進度、通關進度,給予更多時間和空間,讓企業做好部署和調整經營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