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帶一路”是近年國家所確定的長遠和重大的發展戰略部署。它對於推動中國經濟的長期可持續發展,促進中外貿易和“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共同繁榮進步,提升中國在國際政治、經濟、文化活動中的話語權,以及提高中國的綜合國力和對外影響力,都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並將對今後世界政治經濟格局產生深遠的影響。
那麼,澳門能夠在國家有關的鴻圖大計中擔當甚麼角色呢?
中西交流重要平台
歷史上,自一五五三——一五五七年澳門開埠以後,澳門就為東西方的經貿和文化交流發揮了重要作用。澳門曾經是遠東地區的重要港口,是西方貨物進入中國、日本、東南亞地區的重要中轉站。西方的好多傳教士,如利瑪竇、湯若望、南懷仁,也無不是將澳門作為來華首站,在澳門學習中國的語言文字,再進入中國內地,傳播西方天主教以及天文、數學、地理等科學技術知識,客觀上促進了西方文化的傳播和東西方文明的交流。如果從利瑪竇一五八二年初登澳門算起,距今已經過了四百三十五年。後來隨着香港的開埠,以及由於國際航運模式和貿易方式的轉變,澳門在國際航運和中轉貿易中的地位日漸下降,但基於澳門的開放性以及與葡語國家的緊密聯繫,澳門為東西方的交流依然發揮着獨特的作用。
及至新中國成立後,由於當時冷戰的國際環境和意識形態原因,西方國家對中國採取政治上孤立、經濟上封鎖、軍事上包圍的政策,澳門基於自身的特殊地位,在協助國家進行物資融通、幫助引進戰略物資方面,依然作出了重要的歷史貢獻。
予澳門發展新機遇
物轉星移,今日的澳門已非昨日的澳門,今天強大的祖國亦非昔日飽受列強欺凌的半封建、半殖民地國家。今天,澳門回歸祖國已滿十七個年頭,在中央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澳門保持了經濟上的繁榮和社會的穩定,居民安居樂業,成為成功落實“一國兩制”方針政策的熱土和樣板。為繼續支持澳門的長遠和可持續發展,解決澳門在經濟結構等方面的深層次問題,國家在制定“一帶一路”戰略時,主動將澳門納入其中,重視發揮澳門在“一帶一路”的角色和作用。二○一五年三月二十八日,國家發改委、外交部、商務部聯合發佈了《推動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廿一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願景與行動》,提出“發揮海外僑胞以及香港、澳門特別行政區獨特優勢作用,積極參與和助力‘一帶一路’建設。”李克強總理在二○一六年十月來澳參加“中葡論壇”第五屆部長級會議時宣佈加強與深化中葡經貿合作的十八項新措施以及中央支持澳門的十九項重要政策措施,將支持澳門參與“一帶一路”與“一個平台”建設作為重要內容。這體現了國家對澳門發展的關懷和支持,為澳門發展提供了新的平台和機遇。
積極佈局發揮優勢
澳門參與和助力“一帶一路”建設,就要積極發揮好“一國兩制”的制度優勢、區位優勢和自身的獨特優勢。制度優勢,包括“一國”的優勢和“兩制”的優勢。“一國”的優勢,就是澳門背靠祖國,以國家的支持作為堅強後盾,用好用足國家所給予的各項政策;而“兩制”的優勢,就是要發揮好基本法所賦予澳門的自由港地位、單獨關稅區、實施自由貿易政策和低稅政策等制度上的優勢。另外,區位上的優勢,指的是澳門地處珠江口西岸,是泛珠三角地區和粵港澳大灣區的重要城市,背靠祖國大陸腹地,面向東南亞地區。還有就是澳門自身的獨特人文優勢,這包括澳門基於歷史原因擁有的歸僑僑眷人脈網絡及與葡語國家的緊密聯繫,和諧穩定的政治與社會環境,以及澳門作為“一個中心,一個平台”的發展定位。
澳門參與和助力“一帶一路”建設,最重要的切入點莫過於“一個中心,一個平台”發展定位,特別是“一個平台”。澳門要憑藉有衆多歸僑僑眷、與葡語國家及東南亞等地有着緊密聯繫的優勢,協助本澳和內地企業拓展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相關區域以及葡語國家之間的經貿合作、基礎建設合作,在“走出去”和“引進來”中,爭取透過“一個平台”與“一帶一路”結合發展方式而形成疊加效應。為此,我們要積極推動在澳門設立中葡發展基金總部的工作,依託澳門的人民幣清算行,推動與內地金融機構合作,發展特色金融,共同為“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提供金融服務,並爭取以適當方式參與絲路基金和亞投行。同時,澳門要加強培養中葡雙語專業人才,為建設“一帶一路”提供會計、設計、法律、諮詢等方面更多樣化的專業服務。此外,要繼續做好中西文化交流和青年的培養,做到“民心相通”。
特區政府及時抓住機遇,順勢而為,積極部署,在特區制訂的首份五年規劃中把參與“一帶一路”建設確定為特區發展戰略。政府已設立由行政長官辦公室牽頭的專門工作委員會,統籌本澳參加“一帶一路”的工作。
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松山上的燈塔見證了澳門歷史的滄桑,曾經指引了遠東貨船的方向,如今燈光依舊明亮,它將繼續照亮“一帶一路”的航程,澳門也將成為“一帶一路”一個重要節點上的璀璨明珠。